3月27日,第二十七届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在青岛正式启动,主题为“数智·转型·安全”。本次大会吸引了众多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的参与,其中,河北交规院凭借一系列创新成果轮番上阵,充分展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技术实力。
河北交规院的“智慧高速解决方案2.0”令人瞩目。这一方案系统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的灾害事故风险防控,从“早感知、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发布”等多方面入手,构建了一个多模态全域感知的安全网络。通过智能控制与动态阻断机制,河北交规院旨在有效疏导交通风险,确保出行安全,提高道路管理的智能化水平。
在极端天气情况下,确保基础设施安全显得尤为重要。河北交规院发布的基于边缘计算与物联感知的轻量化安全监测技术,建立全天候预警网络,提升应急响应效率,有效保障路网的安全运行。技术的进步让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成为可能,进而为交通管理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。
该院在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方面的探索同样值得关注。这一方案以“交通大模型+智能体”为核心,覆盖设计、建设、养护和运营四个维度,整合BIM模型和雷达数据,推动公路行业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。这不仅能够提升管理效率,还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,充分展示数字化带来的新机遇。
在技术设备研发中,河北交规院与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团队的合作,成功推出了行业领先的“92GHz超距交通毫米波雷达”。这一雷达具有超过1200米的纵向探测距离和50米的横向覆盖,可以同时检测多达1024个目标,极大提高了目标检测的精准度与实时性。诸如此类的技术进步,将为未来智慧交通的建设提供雄厚的支持与保障。
不仅如此,河北交规院还成功研发了“4D点云交通雷达”,这一点技术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四维融合,使非机动车的识别率提升到80%以上,车流量检测的准确率也达到了95%以上。传统雷达技术的升级,标志着河北交规院在交通监测领域的原创性突破,极有助于推动智能交通的进程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院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开发的“全球首款单曝光、视频级、集成式高光谱道路监测相机”,通过捕捉光谱信息实现高精度物质识别,为道路异常行为监测与材质老化检测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这一相机预计于今年6月份进行量产,前景广阔。
“睿途系列智能体”的应用则是河北交规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深度探索。通过结合视频监控与雷达数据,构建完备的管控体系,推动公路建设与运营的智能化进程。这些创新不仅展现了河北省在交通数字化领域的实力,也为全球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展望未来,河北交规院计划与旗下空天控股、智能公司等平台进行深度合作,进一步拓展高算力MEC设备、激光雷达等产业生态链。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与生态协同,未来智慧交通将更加安全、高效与便捷,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升级与革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